概述
很早以前就看过了电影《珍珠港》,近期有看了一遍电影《虎,虎,虎》,两部电影都描述了当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。
《虎,虎,虎》拍摄事件较早,所以在故事情节上和画质震撼程度当然比不上后来拍摄的电影《珍珠港》,但就记实性的角度来看的话,《虎,虎,虎》更接近当时偷袭的一些情况或画面。
来看看两张电影的相关画面
《虎,虎,虎》的电影截屏
《珍珠港》的宣传海报
为什么那个电影叫《虎,虎,虎》?
这是我当时看这个电影的第一个疑问,看完之后,才恍然大悟:“虎”是中文翻译过来的,原名叫“TORA”,所以电影原名叫《Tora! Tora! Tora!》。更重要的是,这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代号就叫:Tora! Tora! Tora!,这个由来。
电影剧情,我就不想过多介绍了,我更推荐没看过的去看一下《珍珠港》,人物的形象,生动,画面震撼,剧情曲折,穿插在整个事件中,更丰富,更合理。
感想
我主要是想说的是:日军偷袭珍珠港占到便宜了吗?这步棋走对了吗?我估计指挥官肠子都悔青了。
这是一种强大后的自大,我们俗话说的是:飘了。
不过,《虎,虎,虎》的电影结尾是有暗示的,大家都很高兴的庆祝时,只有日军长官脸色凝重,一点都开心不起来,他说:偷袭珍珠港的本意是彻底击败美军,让对方没有还手的能力。这下好了,对方的航空母舰根本就不在珍珠港,经过这次偷袭,反倒是激怒了一个巨人。
美军之后很快就给日本本土送了两个原子弹,取名叫“胖子”,“小男孩”,这两个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,在我的博客中也有视频介绍,可以找找看。日本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比起珍珠港事件,美军可真是做到了百倍奉还啊。
《虎,虎,虎》中还有一个情节,我记忆犹新,这一点也能看出日本人的卑鄙,故意在轰炸前30分钟,才安排驻美大使馆的人员去提交开战书,我可真佩服日本的这个领事的胆量。
日本人可真是把兵不厌诈用到了极致。
结尾
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,越来越深的印象就是:"一件坏事情的产生,不是单一的因素所产生的,而且好几种巧合或防范同时失效才会导致的",这不仅仅是针对电影,其实工作生活中也比比皆是。
就算日军的战书送达的比较晚,但美军有好几个现象是可以提前发现的:雷达的发现、情报人员的判断...任何一点只要进一步落实,日军就不可能偷袭成功。
结果,这些现象都被巧妙的避开了,才促使大名鼎鼎的珍珠港事件。